 分眾傳媒CEO江南春(資料圖)
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將于八月十一日出席《旺報》“兩岸和平創富論壇”。這是他在二○○九年回任分眾傳媒CEO后,首度赴臺公開演講,同時此次他也多了一個臺灣女婿的身分。赴臺前夕,記者對話江南春,剖析大陸服務業的新商機在于生活型服務業。
近來堪稱最熱門的經濟話題ECFA,事業成功的江南春持贊同態度,他認為通過兩岸產業鏈優勢互補,能強化兩岸經濟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,另一方面,兩岸經濟在資本與資源、市場與人才領域的彼此交叉參與,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動力和商機。
江南春還說,對于臺商他有個建議,不要只把大陸當作全球最大的工廠,也要當作全球最大的市場,除了重視研發制造管理,提升產品競爭力,也應重視品牌行銷傳播和溝通,提升品牌認知度與美譽度。不僅要依靠規模優勢和價格優勢來取勝,更應思考差異化優勢和與消費者建立強有力的情感關系。
至于外界普遍認為大陸經濟目前正面臨轉型,服務業商機增大,江南春表示中國現在商機正從生產型服務業轉向生活型服務業。隨著擴大內需的政策推動和人均收入不斷提升,圍繞個人消費者生活品質提升的服務行業,將呈現蓬勃商機。
同時生活型服務業的發展又將呈現出個性化、差異化及國際化的特點,如何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,提升服務品質并與全球接軌,都將是大陸服務業發展的潛力空間,而他本人最看好的產業包括健康產業、教育產業和文化娛樂業。
對于中國經濟近幾年急速竄起,江南春的看法是一九九七年的亞太金融風暴中,大陸所受影響較少,然而二○○八到二○○九這一次算是大陸企業比較身歷其境的一次洗禮,對這些企業來說是狠好的調整過程,提供過去七、八年來都沒有過的反省機會。江南春樂觀說他發現中國許多國企的預算又都回到以往水準,認為大陸經濟正在回復。
江南春曾描述:“2009年是分眾傳媒沉潛、保守的一年”,對于他個人而言,何嘗也不是。2009年1月,已退居二線的江南春重新出掌CEO,7月成家,之后為人父,從此,江南春對事業、人生也因家庭生活的豐富而有了嶄新看法。
把周末分享給家人,平日專注工作,兩者之間的平衡,改變了江南春對人生一番新體悟。復出后,他帶領的數位媒體王國,追求的不再是“帝國快速擴張”,他說:“要的是聚焦與深耕”,讓分眾傳媒從一、二線城市持續往叁、四線城市扎根發展!昂荻嗍虑椴辉倌敲粗绷,更能心平氣和看待”,口吻中他多了一份從拚搏型創業家往熟成企業家轉變的從容和自信。以下是對話內容:
中國市場三關鍵字
問:請您談談大陸市場崛起,對于傳媒業與廣告業來說,產生什么樣的機會與挑戰?
答:中國市場的崛起主要有三個關鍵字:城市化、品牌化、升級化。
原來的中、小縣城人口不斷增多變成都市,帶來消費習慣的改變和巨大商機。叁、四線城市的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發生轉變,從價格導向轉向品牌導向。一、二線城市的消費者收入不斷提升,中產階級和富人階層日異龐大,實現消費升級,在各個領域都追求更優質、更附加值的商品。
在城市化、品牌化、升級化的推動下,媒體廣告的需求日異突顯,優質的廣告媒體在未來消費黃金10年里,呈現巨大的成長空間。但縣城向城市過度對媒體業的挑戰在于:媒體如何不斷地深入到這些初具規模的中、小城市中,并建立充分覆蓋率。面對叁、四線城市的品牌化需求,媒體如何實現有效和深度的溝通,不僅僅停留于打造品牌知名度,而是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深入認知和理解。對一、二線城市消費升級的需求對媒體業的挑戰則在于:媒體如何走向細分,讓不同的產品透過精準化的媒體管道,有效擊中目標受眾。
ECFA強化兩岸經濟
問:兩岸簽署ECFA之后,您認為,未來兩岸的經濟發展將發生哪些變化?對臺商有何建議?
答:一方面通過兩岸產業鏈優勢互補,強化兩岸經濟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,另方面,兩岸經濟在資本與資源、市場與人才領域的彼此交叉參與,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動力和商機。
對于臺商,我個人的建議是:不要只把大陸當作全球最大的工廠,也要當作全球最大的市場,不僅重視研發制造管理,提升產品競爭力,也應重視品牌行銷傳播和溝通,提升品牌認知度與美譽度。不僅要依靠規模優勢和價格優勢來取勝,更應思考差異化優勢和與消費者建立強有力的情感關系。
抓住無聊時空取得廣告
問:分眾傳媒是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大陸廣告傳媒股,您認為,當初創辦分眾傳媒成功最主要的關鍵因素是什么?
答:我覺得,分眾的成功在于清晰地抓住了叁個機會,第一,是媒體從大眾化向分眾化、精準化發展趨勢;第二,是媒體時空的改變,消費者生活越多元化和碎片化,媒體會突破原來的固定時空,而出現在消費者不同的生活軌跡中;第叁,是媒體管道化機會,消費者原來都是看內容為主,好的內容吸引注意力,從而看到廣告,但我們也發現,當消費者處在“比廣告更無聊的時空”時,廣告就被看了。
例如:等電梯時看樓宇電視,乘飛機時看航空雜志,全世界最“難看”的雜志非航空雜志莫屬,你會發現,往往忘記它內容,卻記住了它的廣告,這是“渠道型媒體”特色。因此,媒體既可以憑內容吸引人,順便看廣告,但也可以靠抓住了人們在特定的“無聊時空”來取得廣告收視。
問:您在2009年回任分眾傳媒CEO后,公司發展策略與個人領導方面有什么轉變?
答:公司發展策略面,面對股東,我覺得分眾不再想成為什么“廣告帝國”,分眾要成為一個持續、穩定、健康成長的公司,我們不要再追求高成長、高沖刺,我們曾經歷過連續10幾個季度100%的成長時期,也攀登過60元的高股價,但自問那時的分眾真的最“健康”嗎?回想起來,就是那時埋下狠多不健康的種子,F在,我們要有長跑的耐力,打造長期價值與競爭力。同時,我們也要自問,積極的擴張來自于“企業家的野心”還是為了“滿足消費者” 。
我認為,一句話說得好:“人生以服務為目的,賺錢順便”,但次序顛倒過來就不一樣了。
面對客戶,我覺得分眾不是新媒體既得利益者,而要成為一個通過持續變革來創造客戶更高傳播價值的公司;面對員工,分眾也不再是一個工作辛苦、收入較高、但短期奮斗賺錢的地方,我希望能提倡“幸福感”,讓分眾成為一個可以讓員工感到幸福工作和自我成長的地方。
賣場擴展至4千個網點
問:您重新執掌CEO之后,具體做了哪些措施和變革?
答:2009年起其實做了許多改變,例如以前的管理層會議主要都是討論銷售策略、市場商機、客戶拓展,現在更多回到了產品層面。
分眾正在開展高清化運動,TOP 15城市主力樓宇將在10月底前換成高清播放機,全面提升播出品質和視覺效果。從TOP 15城市換下來的3萬多臺液晶電視,我全部投入到叁、四線城市,提升覆蓋率,賣場更將擴展到162個城市的4千個網點。
從廣告內容上,過去我們是抓住“無聊時空”廣告的錢,現在,我們要“讓廣告更有趣”。
大量引進了10大電影公司的片花、故事廣告、知識性廣告,把娛樂行銷、知識行銷植入到樓宇廣告中,提升廣告的傳播效果,更具“殺傷力”,如果說我們收視率46%,我們要想的是怎么抓住其余54%消費者的眼球。
今年第一天起,我們的廣告價就調漲10%,說明分眾的覆蓋率高、廣告效果強,贏得客戶更高的接受度。
|